浙二医院叶招明代挂号‖骨科专家叶招明‖小张挂号公司提供
姓 名:叶招明
性 别:男
科 室:骨科
职 称:主任医师、博士生导师
职 务:骨科副主任
主攻学科
骨科学
研究方向
擅长骨肿瘤的诊治。
简介
临床16年,擅长骨肿瘤的诊治。
门诊时间:周四上午专家,下午名医
叶招明教授:全脊椎整块切除治疗胸腰椎软骨肉瘤
软骨肉瘤是成人常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之一,不到12%的病例发生于脊柱。传统的放疗和化疗对软骨肉瘤无效,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式。由于脊柱解剖结构复杂,经常难以达到整块切除,因此,对于脊柱的软骨肉瘤临床常采用肿瘤分块切除的方法,但术后局部复发率极高,预后差。
整块切除脊柱软骨肉瘤早在1971年即有个案报告,之后有一些零星病例的文献报道,但对脊柱软骨肉瘤诊断与治疗进行系统分析的文献报道较少。
我们回顾性分析采用全脊椎整块切除治疗的6例胸腰椎软骨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,目的在于:(1)探讨全脊椎整块切除治疗胸腰椎软骨肉瘤的疗效,(2)分析并发症情况及手术相关注意事项。
资料与方法
一、一般资料
自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,对6例胸腰椎软骨肉瘤患者进行全脊椎整块切除术,男4例、女2例;年龄为25-54岁,平均38岁。肿瘤分布于T3~L3节段,T3,41例、T71例、T111例、L11例、L21例、L31例。所有患者均为初次就诊患者,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胸背部或腰背部疼痛不适,其中2例出现脊髓功能障碍,均为Frank C级。所有患者术前常规行X线、CT和MR检查评估病椎肿瘤进展情况、骨质破坏程度和周围软组织侵犯情况。
肿瘤在CT上表现为典型的椎体和(或)附件虫蚀样或溶骨性骨破坏,瘤体内伴弧状和片状钙化影;其中4例伴椎旁软组织肿块,软组织肿块伴有不同程度的钙化影。MRI显示病灶在T.加权像呈不均质低信号;在T2加权像呈高信号,其内夹杂不规低信号区,其中2例伴有椎管内占位。
MR增强扫描表现为不规则花环增强。胸部CT和骨ECT检查均未发现肺和其他部位骨转移。依据Tomita脊柱肿瘤外科分型标准评估,2型l例、4型1例、5型3例、6型1例。根据术前影像学表现,该6例患者均表现为典型的软骨肉瘤影像学征象,故均未行术前活检。
二、手术方法
手术采用单纯后侧人路或前后侧联合入路。仅1例Tomita2型患者采用单纯后侧入路,其余均采用前后侧联合人路。手术切除双节脊椎1例,另5例切除单节脊椎。
(一)前路肿瘤分离
患者取侧卧位,行腰椎腹膜后前方入路或经胸入路显露椎体。予以结扎包括病椎在内上、下各1节段血管,将病椎椎旁软组织肿块与周围主动脉和腔静脉仔细分离,然后关闭切口。
(二)后路肿瘤
切除、重建患者再取俯卧位,后正中切口充分显露病椎及上、下各2个节段的椎板和关节突。首先在病椎上、下各2个椎体置入8枚椎弓根螺钉。如病椎位于胸椎,显露病椎两侧肋骨头,在距离肋椎关节外侧3-4 cm 处予以横断,将肋骨从椎骨上钝性剥离。按照肿瘤外切除的原则,对附件完好的病例分块切除椎板及上、下关节突;
对一侧附件被侵犯的病例,病灶侧经正常椎板采用磨钻切开,无病灶侧经椎弓根切断;切除椎板等附件,并立即用骨蜡封闭断面。在椎管内硬膜囊周围进行仔细分离,将突人椎管内的肿瘤在包膜外推开。
游离并结扎病椎两侧的节段血管和神经根,向上、下扩大切断两侧的节段血管以增大显露视野。紧贴椎体经胸膜或髂腰肌与椎体之间的间隙,双侧钝性向前下方分离椎体侧壁及前壁,手指分离前方大血管。
已行前路手术者,仅分离未手术侧。当病椎完全分离后,分别从双侧放人档板以保护椎体前的重要血管和器官。予以单侧钉一棒系统临时固定以防止脊柱不稳,用线锯和骨刀自上、下椎间盘或上位椎体下缘及下位椎体上缘切断,将病椎沿脊柱纵轴旋转并自前向后取出。肿瘤切除后,行前方椎体钛网或人工椎体支撑,其内填充植骨块行植骨融合。
然后完成后路内固定并适当加压。术后对切除标本边缘及中心部分分别取材,明确肿瘤病理,并确定肿瘤病变浸润程度和肿瘤切缘情况。所有患者术后均未采用辅助性化疗和放疗。术后患者卧床4周,之后在支具保护下下床负重行走。
三、观察指标和术后随访
术后3、6、12个月及之后每6个月门诊复查。复查时除摄X线片和体格检查外,术后3、6、12个月对脊髓功能采用Frankel分级进行评定;术后6个月以后常规进行脊柱CT和肺部CT检查以了解肿瘤是否复发及肺部转移情况。
结果
手术时间为3.5-12h,平均5.5h。术中出血量为2100~6300ml,平均3200ml。2例在术后第2天和第3天出现脑脊液漏,通过卧床并拔除引流管后好转。l例术后第7天出现胸腔积液,予以胸腔再次置管引流后好转 |